什么是心理变态的人,心理变态有哪几种
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日常训练
我生活在人群中越多,我就越觉得自己像个正常人。如果你独自一人凝视一段时间,孤独、孤独和迷失方向就会像潮水一样席卷你。
人们突然怀疑自己。 “这对我来说正常吗?”我是不是大家眼中的“怪人”?
当人们问自己这个问题时,显然意味着他们的自我认知还没有被现实完全抹平,甚至这样的自我怀疑底线也完全是建立在解决外部标准的基础上的。不用说,我们没有能力将自己与外部环境完全分离,活在完整的自我状态中。
因此,不断反省、自我审视是保持内外平衡的好方法。拥有鲜明、独特的心理状态,是人与人之间、人与外界之间分离、脱节的关键。
当我们看到有德行的人时,我们会想到他;当我们看到有德行的人时,我们会反省自己。无耻的自我反省使我们变得更强,而不是更弱。人要认识自己,反思自己,最终实现自主,这一点很重要。
我们每天都在谈论心理学,但是心理学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定义的概念和外延可以揭示我们所知道的范围有多广和深。
心理学特指人类筛选外在符号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具体来说,是指生物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反应。我们把人类心理的表现称为心理现象。这包括心理过程和心理特性。
人的心理活动有一个产生、发展、消失的过程。这是因为,人类在活动时,通过各种感官感知外部世界的各种事物,在这个过程中,在心里思考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不断观察事物的变化。
这一时期的经历是通过喜、怒、哀、恐等情感体验来记录的,而这整个过程,反映了一系列的心理现象,就是我们常说的心理过程。
根据心理过程的性质,通常分为三个方面:
· 认知过程
· 情感过程
自发过程
这三个过程也简称为知识、情感和意图。
从上述过程和含义可以看出,心理学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应,意识是人类心理学发展的最高层次。从这个总体概念出发,我们可以看到,人类的心理现象也可以分为两大类:心理过程和人格。
每个人都有心理过程,只是人的性格、性格不同。
请注意两者的区别。不同的性格和性格有不同的心理过程的经历和认知。认知、情感、情感、意志都是以心理过程的形式存在的。
人格是每个人的个性,是与他人不同且总是在不同环境中显现出来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例如相对稳定的行为模式。
一个人的性格往往包括需要、动机、能力、气质、个性等因素。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格不能独立于客体而存在,必须通过心理过程来表达。
此时,我们所能醒悟和思考的就是,为什么在经历某事、某个人、某个阴谋的过程中,我们的表现或观点为什么会与别人不同,或者为什么我们与大多数人不同,但不与少数人不同?这就是比赛的原因。这些观点相同的群体在人格因素上可能存在显着的相似性。
从单个家庭的情况来看,需求、动机、能力、气质、个性等个性因素显然彼此有很大不同。但当你把成千上万个家庭汇总为中产阶级、中下阶层、同行业、同职业、同年龄层等时,他们的共性就变得非常明显。
简单地说,流行文化是人们容易产生共鸣的东西,同一阶层、文化和经济背景的人对某些方面有相似的想法和理解,并发展出独特的高度认同和细节。文化是真实的。
显然,在更大的范围内,所有人的性格和心理过程都是相似的,几乎没有可比性。然而,当一个人与自己的群体或环境深深分离,受到某种程度的打击、激怒和伤害,并且无法得到安慰或理解时,他的心理过程就与大多数人不同,会受到深刻的影响。突变,达到病变的程度。
例如,我们经常谈论对前家庭成员的伤害。
从全球角度来看,原生家庭所遭受的创伤有相似之处(情感虐待、排斥、羞辱、不尊重,甚至留下永久疤痕的身体创伤)。有些人最终为此付出了余生的代价。
这类人最常见的心理异常和变异是对情绪的错误理解和无法乐观地应对情绪。
受害者的心理始终伴随着他们,存在多疑、敏感、谨慎、无法乐观、悲观、胆怯、胆怯等多种性格特征。这些心理异常被很多人忽视,盲目地认为是人格本身的问题,是外部环境造成的。
事实上,他们完全没有意识到或者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心理是不正常的、不正常的。
受到祖宗伤害的人,在亲密关系中总是焦躁不安、忧心忡忡、矛盾重重。
然而这些人却找不到根本原因,发现自己工作不顺利、别人不体贴、别人不理解、家庭不富裕、社会地位不高等等。很多时候,这种矛盾的现状被反复传递给其他因素。他们无法使其变得出色。
生存困境需要你不断地与内心的孩子接触,面对问题和矛盾,寻找根本原因的答案,就像下面这句话:
如果第一个心结不能完全释放和打开,它就会永远留在人的内心深处,迫使当事人一次又一次回到原来的状态,才能得到最根本的释放。重现原来的情况。
遗憾的是,没有人能够回到过去,外人无法亲临一个人过去的环境,亲眼了解那个人所遭受的痛苦。因此,陷入心灵与现实的误区的当事人不得不面对更加困难的处境,其结果是心理过程和体验脱离了客观观点,发生了严重的变异,变得不正常。
列出人们生活中最常见的心理变化,以原生家庭伤害为例。事实上,心理学领域的研究表明,日常生活中仍然存在许多人们没有意识到的心理异常。
· 最常见的精神障碍是焦虑、恐惧、幻觉、妄想、激动和抑郁。
- 严重精神异常,即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症、偏执性精神病、反应性精神病、病态人格、性倒错。
· 轻度精神疾病是指神经症,如神经衰弱、癔症、焦虑症、强迫症、恐惧症、疑病症和抑郁症。
了解这些精神疾病的症状并不是让任何人对自己没有安全感,主要目的是反省和审视自己。毕竟,最可怕的事情是不知道自己生病了却认为自己完全正常。
考虑到这一点,心理学家通常有科学的标准和测量方法。如果一个人的心理测量结果呈正态分布,即使偶尔出现上述症状也不必惊慌。
从统计标准的角度来看,大多数人在日常生活中的测量都属于正常心理范围,但那些经常落在心理测量谱任一端的人可能会被认为是“异常”。因此,如果你想知道自己的心理状态是否正常,你应该检查一下你的测量结果是否偏离了大多数人心理特征的平均水平。
也就是说,如果大多数人在相同条件下发生心理活动时的反应都在基线内,则在该基线值以内的人被称为正常,而个体的测量结果偏离平均水平,则大多数人通常被认为是异常的。
如今,心理学家已经设计出多种心理测量技术来测量各种心理特征。
这些测量技术通常将个体的测量值与大量人群的测量值进行比较,以区分正常、异常或危急情况。用对比来定义人的心理特征本身就不太科学,目前只能起到参考作用。毕竟,天才和疯子的区别只是思维的问题。
即使你在某些方面与其他人不同,如果你的整体生活表现良好,你也不会被判断为精神病患者。
如果你在很多方面与每个人相反,如果你的行为不正常,如果你根本没有积极的特质,那么你很可能是一个精神病患者。
- 结尾-
作者| 汤米
编辑| 米粒
第一心理写作队|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号:《Journal of abnormal psychology》
[1] Bruk, A.Scholl, S. G.Bless, H. (2018),美丽的破坏效应: 自我与他人在脆弱性评估中的差异,人格与社会心理学杂志,115(2), 192-205 。
[2]de Charms, R. (1968),个人因果关系: 行为的内部情绪决定因素。纽约:
微信公众号:第一心理学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编辑删除。